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cnr.cn/sxpd/pp/20170328/t20170328_523680960.shtml"
西安真我三維科技公司同唐都醫院合作,為一名女性患者打印的胸部腫瘤模型。 陜西傳媒網訊(記者王天洋實習生惠澤宇)增材制造,又被稱為3D打印,作為一項顛覆性的制造技術,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陜西省是我國增材制造技術研發的中心之一,集中了盧秉恒院士、李滌塵和黃衛東等4位長江學者為代表的領軍人物,擁有多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等研究機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4年,陜西省又成立了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據記者調查發現,陜西省3D打印依然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新材料的研發、資本的青睞程度等依然制約著行業的發展,急需各相關職能部門通力協作,突出重圍。 裝備“短板”桎梏產業發展 記者從陜西省政府發布的《陜西省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2020年)》中獲悉,預計到2020年,陜西省3D打印產業銷售收入將占全國的14以上,力爭實現關聯產業規模超過500億元,繼續保持增材制造產業大省地位。但是,要想勇立潮頭屹立不倒,一些基礎性的工作還亟待加強和完善。 3月20日,記者來到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機械制造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安交大教授李滌塵說:“我國3D打印產業發展至今已有25年,但產業鏈遠沒有完成,產業面臨巨大的挑戰在于裝備‘短板’。3D打印材料目前尚屬初步入門階段,很多金屬打印材料都是傳統鑄造、焊接用的材料,而專屬于3D打印的材料還沒有產業化,甚至于激光器、掃描器、噴頭等都主要依靠國外進口。” 李教授著重強調,《中國制造2025》中第一條便是質量為先,材料是產品質量的基石,尤其在3D打印產業中,材料直接影響裝備的研制。如若材料不過關將會導致產品變形開裂,出現嚴重問題。光靠低成本,沒有高質量是無法繼續發展下去的。 據業內人士介紹,3D打印充分體現了個性化。目前3D打印在航天航空、生物醫療和教育產業三大領域的應用效益最為明顯,但大都遭遇技術難點。在航天航空領域中,可以利用3D打印直接制造金屬構件,但其疲勞強度不如鍛件;在生物醫療領域,可以利用3D打印做個性化人體替代物,但是否合格還缺乏統一標準;在教育領域,設備的安全性和材質的回收利用等方面都存在技術難點,這些都制約著產業的發展。 難產的“標準”何時呱呱落地 迄今為止,3D打印產業標準和規范化仍然是世界性難題。 2015年,西安高新區孵化企業、專門從事醫療3D打印的西安真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同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合作為一名78歲的女性患者打印了胸部腫瘤模型及鈦合金胸骨植入體,并成功植入患者體內,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認可,曾經轟動一時。 可就是這樣一家造福于千千萬萬患者的高科技企業,同樣面臨著發展中的窘境。該公司總經理孫盈軍說:“我公司從2013年成立至去年底,生產了用于醫療方面的模型、導板和假體共計2000余件,產品銷往省內各地區的中心醫院,能夠幫助醫生利用3D打印實現個性化醫療。如果標準和規范落實后,一年就能生產2萬多件。而且,由于目前沒有統一標準,運用到人體的3D打印導板和植入體都需要經過層層審核,整個過程十分繁雜,導致術前準備和患者等待時間過長,浪費了大量搶救生命的時間。”“不光是沒有技術標準,也沒有收費依據,個別企業為了牟利抬高售價,這對病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工作人員李坤補充說。 據了解,目前我國3D打印國家標準正在醞釀當中。由于機械制造精度標準、材料標準、定價標準等不統一,不足以支撐行業發展,使得3D打印技術向產業化邁進較為艱難。大部分公司對3D打印產品的性能表示質疑,基本處于觀望狀態,不敢真正投入使用,這也是其無法形成大產業鏈的根本原因。 政府要加大投入,民企要“慧眼識珠” 3月22日,記者來到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的金屬增材制造技術提供商——西安鉑力特激光成形技術有限公司,車間里是一片忙碌的生產景象。該公司科研項目部主管嚴峻說:“去年,僅型號為S-300的設備就售出30多臺,一臺400萬元左右。現在產能遠遠滿足不了訂單的需求,公司新的廠房正在加緊建設之中。”該公司主要業務為3D打印設備、原材料、定制化產品的生產,去年產值達到1.65億元,其中設備占總產值60%-70%。 據了解,美國一家企業利用3D打印技術定制個性化耳塞,一副耳塞約200美元,受到市場極大熱捧。上海某民營企業連續數年購買了陜西恒通智能機器有限公司的十幾臺3D打印機用來制作透明牙套,針對不同患者作個性化定制,也頗受市場歡迎。 上面這幾家企業,無論國內國外,都是民間資本敢為人先、慧眼識珠的成功典范。李滌塵教授告訴記者,縱觀世界上每一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都是民企“遍地開花”的結果。陜西民營企業老板的眼光和江浙比起來,總體還有一段差距,前者只注重“賺快錢”,缺乏長期投入的戰略眼光。由于3D打印產業鏈才處于起步階段,他向陜西的一些民企老板包括國企老總推薦這項技術時,時常“遇冷”。這項技術轉變為成熟產品企業得有一個較長的投入過程,不能指望快速暴富。而一旦產品進入高速增長的爆發期,前期的投入一定會獲得豐厚回報,這考驗著老板們的眼光和定力。 但是,就算有民企的“一腔熱情”還遠遠不夠,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引導產業發展。 近些年,陜西省人才“孔雀東南飛”的趨勢依然存在,一些高校畢業生選擇在東南沿海城市發展,在人才流失的同時也帶走了技術。據李滌塵教授說,他培養的一支3D打印科研團隊目前就被寧波市一家民企挖走,企業提供資金,團隊提供技術和人才。真我三維科技一位負責人也說:“寧波市政府去年來西安招商,給予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提供場地、幫助落戶、減免稅收等諸多優惠政策,并根據團隊人才配備和科研實力給予300萬元、600萬元、900萬元不等的一次性資金扶持。” 3D打印前景誘人。專家建議,要向產業化發展還需寄托于民間社會的創造力。陜西省作為教育、科研大省更要將產學研一體化,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投入,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在陜創業。民營企業也要解放思想,不能太急功近利,結合自身實際找到一個市場切入點進而同市場貼合。政府應盡快形成質監、衛生、物價、發改委等多個部門的聯動機制,實現政府和民企的良性互動,產業發展才能駛入“只爭朝夕”的快車道。 就在記者即將發稿時獲悉,3月22日,增材制造標準體系及提案討論會在西安高新區召開,希望這一前景廣闊的高科技產業能早日打通“最后一公里”。編輯:張美關鍵詞:3D打印技術;增材制造
關鍵字標籤:隱形牙套不同品牌比較 |